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寻科技破解酒糟难题 赋能乡村循环经济——化学与药学学院“绿酵先锋队”实践团赴南宁调研纪实

发布者:校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2浏览次数:10

8月10日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绿酵先锋队”聚焦中小型酒厂酒糟处理痛点,以“理论扎根实践,科技服务乡村”为宗旨,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实验室研发融合,探索理科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团队前期查阅农业环保、固废处理文献并研讨发现:大量酒糟露天堆放易引发土壤酸化、恶臭污染,还浪费蛋白质等资源;而乡村农业却面临有机肥不足、化肥过度使用致土壤退化的问题。针对这一“污染与需求”矛盾,团队提出“酒糟资源化利用”方案,计划借化学预处理与微生物发酵技术,将酒糟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构建“酿酒-农业”循环链。

实践中,团队先制定样本安全、实验规范等预案,设计调研工具并分工。调研阶段采用“实地+线上”模式:先走访内蒙古三香九缸酒业,聚焦基础数据采集,收集年产酒量、酒糟日排放量、处理成本等信息,同步了解企业对资源化技术的接受度、成本预期及环保政策顾虑;后走进山西汾鼎酒厂,在延续核心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强化场景观察,实地记录工人处理酒糟流程,积累一手操作资料 。针对农户,团队统计其肥料类型、用量、成本及作物反馈,调研农户对酒糟有机肥的认知,通过“有机肥价高10%是否尝试”等问题评估接受度,明确其对肥效与安全性的核心诉求。

依托化学专业优势,团队构建“酒糟成分分析-化学预处理-微生物发酵-有机肥制备应用”技术路径。在广西南宁市米酒厂中试中,用凯氏定氮法、原子吸收光谱等测定酒糟粗蛋白、重金属、含水率等参数,通过化学调控降低重金属活化风险,破解酒糟堆放污染难题,推动酒糟从“污染源”变“资源库”。

目前,团队已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方案,既能降低酒厂处理成本,又能为农业提供优质有机肥,实现“酿酒减污降碳”与“农业绿色增效”协同。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优化技术流程,深化校企合作与乡村对接,让学科知识扎根田间,助力乡村循环经济发展。

(化学与药学学院绿酵先锋队 摄/张楠 文/高镇东 陈思语)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山西汾鼎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图为山西汾鼎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处理酒糟现场

图为团队成员下乡访问农户时合照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寻科技破解酒糟难题 赋能乡村循环经济——化学与药学学院“绿酵先锋队”实践团赴南宁调研纪实

发布者:校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2浏览次数:10

8月10日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绿酵先锋队”聚焦中小型酒厂酒糟处理痛点,以“理论扎根实践,科技服务乡村”为宗旨,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实验室研发融合,探索理科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团队前期查阅农业环保、固废处理文献并研讨发现:大量酒糟露天堆放易引发土壤酸化、恶臭污染,还浪费蛋白质等资源;而乡村农业却面临有机肥不足、化肥过度使用致土壤退化的问题。针对这一“污染与需求”矛盾,团队提出“酒糟资源化利用”方案,计划借化学预处理与微生物发酵技术,将酒糟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构建“酿酒-农业”循环链。

实践中,团队先制定样本安全、实验规范等预案,设计调研工具并分工。调研阶段采用“实地+线上”模式:先走访内蒙古三香九缸酒业,聚焦基础数据采集,收集年产酒量、酒糟日排放量、处理成本等信息,同步了解企业对资源化技术的接受度、成本预期及环保政策顾虑;后走进山西汾鼎酒厂,在延续核心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强化场景观察,实地记录工人处理酒糟流程,积累一手操作资料 。针对农户,团队统计其肥料类型、用量、成本及作物反馈,调研农户对酒糟有机肥的认知,通过“有机肥价高10%是否尝试”等问题评估接受度,明确其对肥效与安全性的核心诉求。

依托化学专业优势,团队构建“酒糟成分分析-化学预处理-微生物发酵-有机肥制备应用”技术路径。在广西南宁市米酒厂中试中,用凯氏定氮法、原子吸收光谱等测定酒糟粗蛋白、重金属、含水率等参数,通过化学调控降低重金属活化风险,破解酒糟堆放污染难题,推动酒糟从“污染源”变“资源库”。

目前,团队已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方案,既能降低酒厂处理成本,又能为农业提供优质有机肥,实现“酿酒减污降碳”与“农业绿色增效”协同。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优化技术流程,深化校企合作与乡村对接,让学科知识扎根田间,助力乡村循环经济发展。

(化学与药学学院绿酵先锋队 摄/张楠 文/高镇东 陈思语)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山西汾鼎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图为山西汾鼎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处理酒糟现场

图为团队成员下乡访问农户时合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