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学习领会和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今年暑假,广西师范大学“‘青’言‘壮’语传‘党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队以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广西足迹为主线,在南宁、柳州、桂林等4市5县,依托“三个+”系列活动,用“青”言“壮”语讲好新思想,传播新理论,感悟思想伟力。
宣讲+观察:实地宣讲传思想,成就观察现发展
宣讲团先后前往南宁、柳州、桂林等4市5县,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来讲述新思想,传播新理论。在南宁市蟠龙社区宣讲期间,宣讲团便根据蟠龙社区“多民族聚居社区”的特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专题宣讲+交流座谈”的方式,开展了《奋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主题系列活动。同时,团队成员还通过镜头录制了“行走在社区里的思政课”,展现基层治理下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温馨家园故事。团队成员还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有居民表示:“我们社区活动特别多,特别丰富。遇到困难时,社区的工作人员和街坊邻舍都会帮忙。生活在这里,感到很幸福”。
团队成员在录制“行走在社区里的思政课”。
宣讲之余,他们还细心观察不同地区的发展成就,依据地区成就或特点策划系列拍摄主题,如:“甜蜜事业”“工业重镇”“宜居康寿”等,并将拍摄的系列短片投放到线上。宣讲团通过镜头与网络,不仅展现了宣讲团在走访、宣讲、观察中的发现、思考与感悟,还向世人展现了壮美广西近年发展的伟大成就。
团队成员在陶家村村干部的介绍下进行发展成就观察。
调研+建言:访谈调研见真章,建言献策助发展
宣讲团除了宣讲任务之外,还深入乡村振兴一线进行实地调研。他们秉持着“地方出题,实践团答题”的宗旨,前往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镇安化村。
宣讲成员安化就安化村发展出现的难题与村主任展开交流,村主任表示:“当前,安化村的垃圾处置仍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垃圾随地倾倒、堆放现象仍存在,乡村路边、河边、田边成了‘天然垃圾场’。即使有垃圾统一收集的地方,也多采用集中焚烧、简易填埋的方式来处理,又造成了二次污染。”,对此,宣讲团从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等多个角度为安化村垃圾处置问题提出建议。在宣讲团也将一些建议转化为行动,他们选择用贴近生活的方式、语言和实例,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村民易于理解的内容,同时还以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片和故事讲述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
这些行动不仅帮助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增强村民对“平安安化”和“幸福安化”的生态行动力,有利于改善村子环境,还让资溪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怀,对国家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村民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团队成员与村干部访谈。
成长+发展:以“小我”融入“大我”,共绘广西新篇章
青年生逢盛世,不负盛世。“‘青’言‘壮’语传‘党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队踔厉分发,笃行不怠,他们以时代砝码对标国之格局,深入陶家村、金钗镇等基层,教授村民《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爱你中国》等红色歌曲,用“壮美歌声”传播红色精神,唱响“心向党、跟党走”的情感信念。同时,他们还关注基层现实问题,以发放问卷、走进每家每户等方式,开展“家乡发展我能行”献计大讨论,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一同建设壮美家乡。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青’言‘壮’语传‘党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成员们生在盛世,肩负重任,他们将个人之“小我”融入祖国之“大我”,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广西篇章贡献青春之力。
团队成员与村民们一起重温红色歌曲。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宣讲团在南宁、柳州、桂林等4市5县开展实地调研宣讲活动,通过“宣讲+观察”和“调研+建言”把握壮美广西建设成果,有利于团队成员和服务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导向,真学真信真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成长+发展”。对此,团队将继续发挥“大思政课”建设强大能量,通过生动化、通俗化阐释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所想所盼相结合,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广西师范大学实践团 谭韬翰 梁莹 韦沁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