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坚,男,博士,教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 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指导了40多位工学硕士生(其中,20多位计算机网络方向,20多位信息安全与信息对抗方向的硕士生)。毕业生大部分获优秀或优良答辩成绩,并均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虚拟现实与分布交互仿真;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对抗、复杂自适应与自组织系统。
正如马卡连柯的《教育诗》里所说:“教师要以身作则并倾注自己的心血去塑造儿童的灵魂。”李肖坚老师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涨的工作热情,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学生的骄傲就是我的骄傲”
在这个五尺见方的实验基地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斑斓的相框,他们都是李老师培育的从这里走出去莘莘学子,他们的毕业照和录取通知书剪影李老师都一一保存,“即使过去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每一位同学的名字,记得他们的成长故事”,李老师深切地说道。李老师先后指导多位工学硕士生获优秀或优良答辩成绩并均获工学硕士学位,先后指导的本科毕业生,亦大部分获优秀或优良答辩成绩并均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还有部分在世界各地留学、访学者的学生,他鼓励学生要勇于闯出一方成就天地,他始终以学生为荣,以学生为傲。
“她出生的时候还很弱小,但每个时辰都在长大,她在大地蔓延,震撼着世界”
李老师教同学们端起“科学世界观”这架显微镜,整理“语言学”这件思维的衣裳,认识“系统论”这座思维大厦的框架,重温“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在需求分析阶段,带领同学们走过“事物-事件表”这座从需求文字架向设计图纸的方法桥梁。在课程训练的过程中,李老师经常与各位参与受训的同学们交流项目管理的经验,并引导受训小组的管理层思考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教同学们学会交流协商,懂得情商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能力,李老师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的专业与兴趣特长相结合,关心学生思想和学业的提高。
在人生的旅途中,用陪伴为学生写下生命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知识的种子在学生身上悉心培育,陪伴、照顾它慢慢成长。
“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他垫个板子,托他一把”
在李老师的心里,师生的情谊是绵延不绝的,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师生缘的牵系便是从认识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更多的学生是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广西师范大学,与咱们在这里结下师生缘,咱就有义务教导他,帮助他,鼓励他成才”,李老师鼓励、帮助和推荐学生在学业上深造,外出访学、访研和留学,激励和帮助他们有主见、有想法地勇于走自己想要走的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学生指导、建议和帮助,成为他们求学路上的引路者。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他们,也将这份师恩传承下去”
“当年承蒙老师们对我的谆谆教诲,在我粗心大意实验失败时点醒鼓励我善于反思勇于尝试,在我年轻气盛闯祸时敲打我走上正途,在我迷茫受挫时指引陪伴我找到人生方向”,李老师对于当年教导自己的老师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为引导出活跃的课堂气氛,李老师上课时习惯性地多准备几个无线话筒,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积极交流问题,主动反思和勇于质疑。做实验时严谨而又宽容,他允许学生犯错,并鼓励他们付出努力,勇于尝试,为学生的每一次成功结果而欣喜雀跃;他习惯性地与学生聊天谈心,为同学们排忧解难,真心地去爱学生,陪伴着他们成长,成材。
光阴荏苒,33年岁月如梭,他没有豪情壮语,不为惊天动地,如春雨润物,仍爱他所爱,无怨无悔,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体现价值,让青春和生命在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发热发光。
(文/蓝珊)
李肖坚老师
李肖坚老师与学生